中國全國助殘日是中國殘疾人節(jié)日。1990年12月28日審議通過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》第48條規(guī)定:"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,為全國助殘日。"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》從1991年5月15日開始實施,"全國助殘日"活動即從1991年開始進行。全國每年都進行"助殘日"活動。
每年一次的"全國助殘日"活動,動員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及數以億計的群眾參加,形成了強勁的聲勢和規(guī)模,為眾多殘疾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,有力地推動了殘疾人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其意義廣泛而深遠。
康復一個人,解救一個家
康復治療是最大可能的增加患者的功能,將殘疾與殘障降到最低,從而促進其活動能力和參與社會的能力?祻歪t(yī)學曾被稱為“災難醫(yī)學”,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,七十年代正是發(fā)展起來,1982年我國引進了康復醫(yī)學。 然而現在很多人持康復無用論。對于患者,經歷過手術的風險,卻無法應付術后的恢復,對于偏癱截癱患者,因為沒有很好的治療與指導,只能整日躺在床上。例如心肌梗死患者術后,傳統(tǒng)醫(yī)學講究靜養(yǎng),然而長期臥床會使血容量減少,血液黏滯度增高等從而使原本受損的心血管功能更加嚴重。對于偏癱患者,經過積極的康復治療、采用各種代償功能,可以很好的回歸社會。如今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,國家又全面開放二胎,車禍的增多,使康復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。一個肘關節(jié)損傷活動受限的患者,早期經過積極的康復治療后能很大程度增加其活動功能,而一味的棄用則將導致殘疾?祻椭委煄椭颊咦畲罂赡艿臏p輕殘疾,以幫助其回歸家庭回歸社會,減輕社會負擔,是我們迫切需要發(fā)展的學科。對于一個康復治療師,要對患者有足夠的同情心。在康復科給人最多的感覺是壓抑,他們大多都是殘疾人,坐輪子或躺在床上,忍受疾病帶來的身心折磨。我們需要與患者感同身受,需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患者,對自己和醫(yī)生都建立信心,切身感受到患者的難處,才能用心的給患者治療合適的治療方案,從患者的好轉中見證自己的成就。做一個好康復師學好各種運動療法,綜合運用物理、言語、運動、心理,真實的解決患者的癥狀,用自己的本領讓患者真正好轉起來是莫大的幸福。我們要讓康復治療的必要性更加深入人心,讓康復治療的效果不斷改進,讓醫(yī)學領域更多出現我們康復者的聲音。救死是醫(yī)生的職責,扶傷是我們康復師的職責!
微信掃碼預約